中國躋身機械零件加工大國,本質上是世界產業分工的歷史機遇,成為世界級的組裝工廠。每當年底,出口導向型的精密機械加工企業都特別的忙,訂單都要趕在外國客戶的圣誕和元旦假期之間完成,往往也最為缺少人手。當下,國內精密零部件企業存在巨大技工缺口的,保守估計高達2000萬,高級車工、焊工、鉗工都很搶手。
但是,中國的機械零件加工企業為國外客戶做加工和裝配,都是代工模式,拼的是低廉勞動力、銷售和管控。技術含量高的部分,不是國內精密機械加工企業的強項,產業鏈上附加值最高部分都為國外客戶所有,比如設計。反過來看,由于利潤低、附加值低、訂單不穩定,國內的精密零部件企業的存活周期都比較短。
即便是在中國機械零件加工最為輝煌的十年,得益于智能手機的崛起,國內精密零部件企業也無法改變國際利潤分配的格局。我們有很多代工企業都以成為蘋果手機的供應商為榮,但是只能從蘋果手機中分到 4% 的利潤。與之相比的是,三星的毛利高達 40%,是國內精密機械加工企業的8倍之多,真有點不可思議。
中國的機械零件加工業,接近九成的都是中小企業,憑借性價比的競爭優勢嵌入全球產業分工的低端制造環節,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。但是這些中小型精密零部件企業很多都是初級工人,包括農民工,中專、技校生都是稍微有點層次的。不是說這些精密零部件企業就不需要高級技工,而是找不到,也用不起,這就是低端制造的宿命。